文章基本信息
文章题目 | Game consumption and the 2019 novel coronavirus |
中文题目 | 消费野生动物与新型冠状病毒 |
期刊名 | 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 |
作者 | Jie Li, Jun Li, Xiaoru Xie, Xiaomei Cai, Jian Huang, Xuemei Tian, *Hong Zhu |
发表时间 | 2020.2.7 |
作者单位 | 广州大学;宁夏大学;华南师范大学;比利时鲁汶大学 |
2019年12月,中国武汉首次发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人类[1–3]。截至2020年2月3日,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报告了34个省(含自治区, 直辖市和特别行政区)20471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确诊病例[4]。全球范围也出现了病例。
冠状病毒是一种具有表型和基因多样性的RNA病毒。除了在人类中,冠状病毒在世界范围内的其他物种中也普遍,包括鸟类、兔子、爬行动物、猫、狗、猪、猴子和蝙蝠。它们可导致不同程度的呼吸道、肠道、肝脏和神经系统疾病,对人类有时是致命的[5-6]。先前发现的两种冠状病毒,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(SARS冠状病毒)和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(MERS冠状病毒)已经引起了广泛的传播,并且是人畜共患的[7-8]。新型冠状病毒也可能拥有人畜共患源。早期确诊病例与华南海鲜市场(一个生鲜市场)密切相关[1,9,10],此市场出售大量种类的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,包括野生捕获的和农场饲养的。在官方证实严重肺炎与市场上的野生动物之间存在密切联系之后,该市场直到2020年1月1日才关闭。
中国食用野生动物及其产品的习俗可以追溯到史前时代。在现代,虽然不再需要把野生动物当成食物,但吃野生动物的传统依然存在。在中国,尤其是广东和武汉所在的东南部地区,野味是人们日常菜单上的美味佳肴。
对来自野生动物的肉类及其产品的痴迷可能源于药食同源哲学。汉朝(公元前206年-公元220年)的《黄帝内经-素问》中有“饥者为食,病者为医”的说法,被认为是同源性的早期反映。然而,由于不能充分理解哲学的精髓,许多中国人错误地扩展了同源性的范围,简单地认为同源性是由他们吃的补品构成的。例如,鹿或虎的肾和阴茎被认为有壮阳作用,鱼或猴子的大脑被认为能使人更聪明。
另一个常有的错误观点则是,来自野生动物的肉及其产品有一定的治疗作用。例如,穿山甲肉被认为可以帮助缓解风湿病,其血液被认为可以促进血液循环,消除经络阻塞(中医概念),其胆汁被认为可以消除所谓的肝火和改善视力。
互联网上出现的行为也可能助长了新冠病毒的传播。在直播平台中,如快手、抖音等,主持人参与所谓的“吃货”真人秀(mukbangs),其中主持人会在观众面前吃东西,有时他们吃的食物很奇怪或者很危险。2016年,一位主持人现场直播了吃蝙蝠的过程。其他野生动物,如非洲蜗牛、青蛙、竹鼠、章鱼等,也有被直播。有时这些动物会被生吃,甚至是活吃,尤其是章鱼,尽管它们有可能感染了各种病毒。
为了避免在事后防控人畜共患病毒性疾病(如SARS、MERS、埃博拉和新冠病毒)的爆发,关键是通过限制野味来阻止病毒的出现,而立法是解决方案的一部分。最根本的解决方案在于改变人们对美味、时尚、声望或健康食物的看法。
为了应对新冠病毒的爆发,中国政府已经禁止了所有形式的野生动物交易,互联网上已经有人自发地解释食用野生动物所带来的危险,并呼吁大家不要购买、出售或消费野生动物。我们相信,通过改变消费野生动物及其产品这种过时不合理的传统,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野生动物的自然栖息地,并且可以实现人类和其他生物和谐共存。
因为译者能力和知识范围的局限,本文的翻译难免有不到位和错误的地方,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讨论、批评和指正。译者会根据读者的讨论和建议及时更新。本系列翻译旨在尽一点微薄之力支持大众的“抗疫”行动和国家的“抗疫”决策。
译者 | 宋斌
编辑 | 好果
免责申明| 仅供学习交流